在萬眾矚目的薄熙來案件庭審中,薄谷開來有一段證言引發了大眾的興趣:薄瓜瓜從非洲帶回一大塊肉,是非常稀奇的一種動物的肉。瓜瓜說可以生著吃,薄熙來說得蒸熟才能吃,瓜瓜很生氣,說這麼做把肉糟蹋了,但最後還是蒸熟了。這塊肉味道還是不錯的,我們整整吃了一個多月。有的人說這事編的也太離譜了,有的人說薄熙來這樣當初位列政治局委員的高級官員,回家後還被老婆孩子逼著吃了一個月的臭肉。我想,這種稀奇的、可以生吃(而且生吃最佳)、掛在一個木頭架子上的肉,只有可能是這麼一種東西——伊比利亞火腿。也有的網友猜測,這可能是南非特製生肉干比爾通(Biltong),位於非洲南端的"彩虹之邦"南非。但筆者也看了,這種牛肉干跟伊比利亞火腿相比,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差別。非洲其他地方也不會出產如此珍貴美味的肉製品,如果您知道有,請指正。西班牙每年生產3850萬隻火腿,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腿生產國,同時也是最大的火腿消費國,每位國民每年平均消費5公斤左右。西班牙火腿有兩個品種:賽拉諾火腿和伊比利亞火腿。前者約占總產量的90%,是西班牙大眾每日必備的食物,後者產量極少品質較高,且更為珍貴,價格是前者的十幾倍。通常西班牙人只會拿前者出口,國際市場上基本見不到後者。伊比利亞火腿是西班牙人引以為豪的絕世美味,它的味道咸鮮合一,入口後令人唇齒生香,是許多西班牙菜肴中不可或缺的配料。伊比利亞火腿受到嚴格的原產地認證與保護,就像法國的香檳,中國的陽澄湖大閘蟹。只有西班牙生長的,最接近野豬品種的伊比利亞黑蹄豬,在西班牙南部獨特的地中海與大西洋交界處的氣候下天然風乾成熟,才有資格成為西班牙最昂貴的食材。在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有三個重要產區,分別是GUIJUELO、JABUGO、TERUEL,其中安達盧西亞的JABUGO是公認的極品產區。"黑蹄豬"是伊比利亞半島特有的豬種,這種豬起源於野豬,火腿也是由後腿所醃制而成。這種豬的特點是,天生就有著又瘦又長的四肢,加上後天天然散養的關係,渾身上下,肌肉和脂肪的比例恰當,完全沒有多餘的脂肪。做黑蹄豬很幸福,尤其被選中做最好火腿的豬。所有做火腿的豬都是完全回歸自然的放養,使豬群在大自然中健康茁壯的成長,它們所居住的所謂豬圈就是一片橡樹林,用來做好火腿的豬在就義之前除了橡果之外什麼東西也不許吃。天然的運動延緩了伊比利亞豬群的增肥過程,是它們成長為具有更多健康脂肪的種豬。據說,只以橡果為食物,豬脂肪中的膽固醇含量會降低,脂肪變得清潔,變得透明。含有的脂肪是精餾油酸,類似於橄欖油那樣的"好脂肪"。屠宰前養膘期間,豬群進圈調整進食,只餵食橡子和草料拌成的飼料。根據它們在被宰殺之前吃橡果的時間長短區分品質,最好的是有Jamon Iberico deBellota /Jamon Iberico de Montanera標記的,意指豬在宰殺前,至少12個月的時間完全以橡果為食。而在被宰殺前吃了8個月、6個月甚至3個月橡果的豬製成的火腿,會標有Jamon Iberico de Recebo標記,雖然也是伊比利亞火腿,價錢卻便宜了許多。黑蹄豬長到18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為美食做貢獻了。被砍下來的後腿被只用粗海鹽醃制,不添加任何其他的物質。火腿用粗海鹽覆蓋醃制,然後放進攝氏4度的冰箱內,約12-14天脫 水 ,之後火腿要洗淨,再放在低溫的儲藏室(6~8度)陰乾4至6星期,肉質才會乾燥穩定下來,此時才是熟成期的開始。火腿要被吊掛在通風的乾燥室,在西班牙南部獨特的地中海和大西洋交界處的氣候下,慢慢風乾。春天時氣溫升高時,火腿的甜味在此時逐漸顯現。整個風乾熟成期間,火腿會失去約三分之一的重量,並且孕育出伊比利亞火腿特有的香味。然後將火腿放入溫度低、濕度高的地窖中進行最後的低溫熟成陳放,時間至少為14個月。在這個時候火腿會開始"長黴",這種黴菌會賦予火腿新的味道。伊比利亞火腿在低溫熟成階段完成後,準備上市販售前,還要經過檢測。檢測師使用一支用骨頭或動物的角製成的長尖刺針,刺入特定的部位,取下一點肉,嗅聞長針上的味道來判斷香氣、肉質等是否合格。未通過檢測後的火腿還會再送回去地窖中再低溫熟成。長時間的醃制,在特殊的環境和氣候下風乾成熟,才能製成散發獨特香氣的伊比利亞火腿。市面上常見的都是熟成24個月的產品,有時甚至會熟成30個月。也就是說從豬到火腿要耗時近5年。一支上好的伊比利亞火腿重量約在6至8公斤。盒裝的伊比利亞生火腿非常講究,真空包裝再以黑絨布包裹,還配置木架與長刀。它看起來要比其他火腿體積小一些,腳踝細一些。火腿外表給人乾澀的錯覺,導致很少人會對它們一見鍾情。但是一經切開平淡無奇的表皮,獨特的香氣四溢。能看到鮮紅的,散發著某種類似油光和蠟光之間的光芒。滲油的表面,讓人有馬上啃一口的衝動。肉色緋紅,肌肉周圍的淡淡粉紅色的脂肪,如雲 環 繞,肌肉之間的纖維卻猶如絲網密佈成大理石的細紋理。頂級製品的外觀則更像一件藝術品。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是上天對人類的恩賜,是西班牙人民對世界美食的最大貢獻。它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化渣。如果沒有嘗過,你可能永遠不會相信,一片火腿竟能給你帶來這樣的快樂和享受。要善待上等的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唯一的方式就是切薄片生吃,現切現吃。那將會是味蕾的一次完美體驗。當一隻伊比利亞火腿放在酒席宴上後,切火腿又是一門絕技。切肉師傅有一套專門工具:一個架子,數把肉刀。衡量切肉師傅的技術的標準就是看誰切得薄,要將火腿切成半透明的薄片才能品嘗到火腿最獨特的香味,面積大小要絕對均勻。在被美食與美酒融化的秋日下午,呷一片火腿直接放在舌頭上,然後大腦就像被猛擊了一拳似的,馨香醇厚味道在空中爆炸開來。參差在肌肉間的脂肪,在送入口後馬上在唇齒間化開。瘦肉咀嚼時確實感受到精細的堅果香氣,並留下獨特的綿長餘甜。伴著葡萄酒的芬香,餘味不絕......此外,有一點需要注意,非常講究禮節的西班牙人,吃伊比利亞火腿時是有特殊講究的,這個吃法是要用手抓,從不用刀和叉,所以,高級火腿是要用手抓著吃的。伊比利亞火腿是世界級的美食。金華火腿或者宣威火腿與之比起來如何?即便被冠以崇洋媚外的名頭也得說:那根本,是兩回事。當然,它是昂貴的。一隻最好的伊比利亞火腿可以賣到接近500歐元一公斤。但作為人生的美食體驗,請你這輩子一定要體驗一次,吃一口最好的伊比利亞火腿,體會到人生最香的味道之一,然後用餘生去懷念它。千萬千萬別煮熟了,那太糟踐了 !!!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伊比利亞火腿 (人生的美食)Delicious ham!!!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德國人信奉的人生哲理
法國人的思想,德國人的哲學,寥寥數語 尤勝長篇大論!
2.""品質"迎來的是顧客的再次光顧, 而非賣出去的貨物的再次光顧。
3.踏著別人的腳步前進,超越就無從談起。
4.我們並不是擁有太少的時間,而是擁有太多我們不用的時間。
9.安全無小事。
11.如果自己腳上沒磨出老繭,就不要(拿鞭子)趕別人。
13.彼此尊重才能達成彼此的理解。
1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0.踐行你的承諾,並且爭取做得更好。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想念臺灣(光陰隧道)
想念臺灣(光陰隧道)
過去哪戶人家傳來新生嬰兒啼哭,街坊鄰居會滿心期待,「這家要烹油飯囉!」
小嬰兒喚起人們美味和飽足的味覺,不可思議地將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的情感連結起來,
滿心歡喜給予新生命最大的祝福。
傳統油飯粒粒糯米泛油光,過去總是用大碗公乘得滿滿,分贈親友街坊,
受禮者不會白收,回一大碗米,上頭再放一粒石頭壓紅紙。(鹿港金盛堂提供)
最早的大同電鍋
剛開始大同電鍋售價約三百多元台幣,價格類似現代家庭買一台電腦,屬於高貴家電,
第一年才賣了兩千多台。其後由於耐用、好用及操作簡單,到後來年銷量大增。
圖為最早的老電鍋(台史博提供)。
老品牌也有新生命。大同電鍋不僅是廚房小家電,更是伴隨台灣人民一路走來的重要記憶。
鋁製便當盒 濃濃懷舊味
早年台鐵列車便當是鋁製圓盒,會燙手,當時都用類似蒸便當的鐵網箱裝著,
由服務員叫賣,「那塊拍打過、嚼勁十足的排骨令人回味,
用豬油拌成的菜飯也香得讓人垂涎三尺,搭配滷蛋、黃蘿蔔、豆枝和雪裡紅,
旅客吃飽了,一路上的舟車勞頓也忘了」。
台灣早期鋁製便當盒,看著盒子上的蝦子圖案,彷彿便當更加美味了。(台史博提供)
早期台鐵鋁製便當盒
悟饕池上飯包開始拓展全國連鎖店,「我們保留阿嬤當初的堅持,
讓老店的口味與其他連鎖店有些許不同,保留了古早味。
不過因應市場需求,還是有開發許多新口味。」
悟饕池上店長程哲瑋指出。早期台鐵鋁製便當盒,上面刻著「鐵路公物,請勿私用」。
(台史博提供)
日據時期 鶯歌燒5層飯盒
百年來台灣的飲食口味,早已融合了不同族群與國界。從物質匱乏年代的「吃飽」需求,
到經濟富裕年代的「吃好」與「吃巧」提升。
從家食到外食的轉型,再到當前養生、環保、慢食等趨勢。
台灣飲食文化與庶民生活的緊密連結,值得我們用心品嘗。
圖為日據時期的鶯歌燒5層飯盒。(台史博提供)
早期挫冰機
走進冰果室點盤挫冰、水果盤,是台灣人最爽快的夏天禮讚,早年冰果室更是青少年「純純的愛」發萌地。各地冰果室有著數不完的青春戀曲,雖然未必修得正果,那種心動的感覺,卻是年老時最甜美的回憶
士林夜市裡3家老字號冰果室歷經40年屹立不搖,當年是年輕人約會、聯誼的首選,許多愛情故事在此上演。如今成了觀光客朝聖地
牛肉麵街 已不復見
根據美食家逯耀東在第一屆台北牛肉麵節高峰會中的報告,川味牛肉麵起源於製造豆瓣醬的高雄岡山眷村,眷村伙房融合了四川家鄉味與台灣味創造出的台灣麵點。
早期台灣農業社會,吃牛肉被視為禁忌,更別說有牛肉麵這種美食。一九四五年後遷台老兵帶來吃牛習慣,台灣才打破禁忌發展出牛肉麵文化,川味紅燒牛肉麵尤為代表。
開業多年的永康牛肉麵老闆羅勝清強調:「我後來去四川玩時,才發現川味牛肉麵根本不存在四川,它是道地的台灣美食」。
台北市塔城街曾有牛肉麵街之稱,一碗牛肉麵只要40、50元,只是如此廉價的美味,如今已不復見。(本報資料照片/陳信翰攝)
早期黑松人形廣告
伴隨許多人成長的黑松汽水,其實早期不叫黑松,而是由「山型」為商標的富士牌汽水,及以三兄弟聯手創業圖案為商標的三手牌彈珠汽水創始。
圖為黑松汽水早在布偶出現前,就以人躲藏在裡面的廣告瓶子沿街走動。(甘嘉雯翻攝)
冷泉加糖 彈珠汽水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最早的彈珠汽水,來自著名的宜蘭蘇澳冷泉。
一八九七年日本退役軍人竹中信景攜妻兒定居蘇澳,利用天然碳酸氣泡泉水加糖,設廠生產彈珠汽水,日語稱「那姆內」,曾獲日本全國博覽會銀賞獎而名噪一時。
圖為台灣人的回憶彈珠汽水。(台史博提供)
鄉下孩子打拚 創立美觀園
太平洋戰爭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的隔一年,從彰化員林北上打拚的張良鐵,在西門町創立著名的和漢料理─美觀園,六十多個年頭就這樣一晃而逝。
這個彰化囝仔以平價策略打動老台北人的心、征服老台北人的胃,美觀園歷久不衰的背後,其實是一則台灣鄉下小孩走進繁華都會的打拚故事。
上圖是美觀園餐廳舊觀。(張都進提供)
美觀園本來叫「美觀食堂」,曾在「柳屋」日本料理店主廚的張良鐵,一九四六年開張賣平價快餐時,還只是圓環鐵路邊一個小攤販,如今已是食客絡驛不絕的峨嵋街三層樓店門。
標榜歷史悠久的招牌,在哈日族年輕人潮中顯得格格不入,但「俗擱大碗、好呷」口碑則長年大受歡迎。美觀園餐廳現照。(張都進提供)
台灣小吃 起源分析表
台灣小吃 起源分析表。(資料提供/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主任張玉欣)
中國八大菜系在台發展表
國際媒體推薦台灣美食
早期原住民的飲食樣貌
台灣最早飄散的味道,是原住民食用的野菜、烤肉、竹筒飯、小米糕、小米酒。
這些味道雖因異文化統治而一步步退向山林,弔詭的是,拜一九九○年代本土化潮流之賜,原住民飲食不僅進入五星級飯店美食展,更已成為國內旅遊的當紅美食。
圖為早年原住民飲食的樣貌。(台史博提供)
府城度小月 就愛這一味
一八九五年、清光緒年間,祖籍福建漳州的洪芋頭在台南水仙宮前挑擔賣麵、維持生計。
一百多年過後,「度小月擔仔麵」味道愈陳愈香,成為國際媒體盛讚的台灣百年小吃,洪芋頭的後代子孫更打算進軍大陸開連鎖店。
圖為第一代度小月,洪芋頭創攤情景。(度小月洪貴蘭提供)
「擔仔麵剁、爆、炒、燜、收五大步驟,以及花費九小時燉煮的肉燥,我們全都依照古法,絕不取巧。」在洪貴蘭眼中,這就是度小月對老主顧最好的「感恩」方式。
圖為第四代當家的度小月,已經開了旗艦店。(洪榮志攝)
珍「粿」私房菜
土城承天禪寺前「客家私房菜」賣的草仔粿,餡多飽滿。(本報資料照片)
客家人克勤克儉的精神,充分展現在「重內容,不重形式」的客家菜之中。
從苗栗汶水老街的招牌菜鹹豬膽肝,到遍布各地的庶民美食客家小炒,都可嗅出「客家本色」獨特飲食文化。走進已有百年歷史的汶水老街,彷彿走入時光隧道,這裡可見客家歷史發展痕跡,以及濃厚的鄉下人情味。
尤其入冬後,街旁吊在竹竿上,曬太陽風乾的豬膽肝,更成為老街特殊景象。在台灣光復初期,人民因戰亂而生活困苦,豬肉、豬肝被視為珍餚、補品,但民間經濟逐漸小康後,豬肝又驗出有毒素,乃將滯銷的豬肝做成膽肝保存,後來又研發出獨特的中藥祕方淹漬,讓膽肝不僅有香味,還有淡淡的甘味,吃過的人都回味再三。
年關將近,鳳林鎮老一輩民眾趁著陽光露臉機會,紛紛將醃漬的梅乾菜、鹹菜拿出來曬太陽,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客家年味。(本報資料照片)
薑絲大腸 台灣特有美味
客家菜味濃而下飯,基本內涵屬農村菜,也形成了「吃野、吃粗、吃雜」的傳統。
粵菜中有一路「東江菜」,多用肉類,極少水產,強調香濃、重油、味鹹,反而和台灣客家菜有濃厚的血緣。
「而薑絲大腸、客家小炒、炒野蓮等『招牌』客家菜,其實都是大陸客家原鄉沒有、台灣發展出來的」。(本報資料照片)
村子口看炒餅:餅再利用
眷村愈拆愈少,尋找眷村菜的人卻愈來愈多。三十多年歷史的南村小吃,經歷搬遷,老客人依舊回籠,還有客人一個禮拜吃五天, 老人家 上門,李雲美會問麵條是否煮軟一點,這就是眷村互相關懷的人情味。
村子口大廚陳俊堯指出,當年物資缺乏,必須反覆利用,因此從未在眷村看過廚餘桶。今天做蔥油餅,吃不完的明天就切一切拿來炒餅,成為另一道具代表性的眷村菜。
「村子口」店內常熱鬧不已。(見圖,本報資料照片)
重回「光陰」隧道…
眷村菜不等於外省菜,很多眷村外省人娶了本省老婆,因此本省菜也成為眷村味道之一。
本身是山東人的李雲美,店裡有一道番茄麵,並非山東傳統菜色,「山東人不把番茄當食材,這是跟本省人學的。」
王懷民也強調,小時候吃的就是各省菜,現在說什麼族群融合,其實早就在餐桌上融合了。四四南村保存了大台北眷村文化,「小凱悅」高朋滿座。(本報資料照片/王超群攝)
惜福的台灣滋味
切仔麵、黑白切、滷肉飯,都展現了台灣人化腐朽為神奇、愛物惜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