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20日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620/523255.htm#ixzz4O5Cv1Zwh
「兩蔣時代」台灣對中共採取的是「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1987年,蔣經國剛開放台灣人赴陸探親,第二年就去世了。李登輝繼任總統。
1988年1月,李登輝開始執政,4月即以通郵為起點全面開放兩岸交流,掀開了歷史新的一頁,開啟了兩岸統一協商的步伐——
「中國的苦難應該早日結束,中國的領土應該早日統一。」李登輝在演講中說。並派密使在日本與大陸方面的有關人士進行了接觸。
1990年10月7日,李登輝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並親任主委,同年11月21日又成立名為民間、實為官方的「海基會」;大陸也積極跟進,並於第二年的12月16日對應成立了「海協會」,會長就是汪道涵。
1991年2月23日,李登輝馬不停蹄,親自領導制定了《國家統一綱領》,提出「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的統一主張,並在《國家統一綱領》中列明瞭統一的方式、步驟和目標。
《國家統一綱領》
中華民國八十年二月廿三日(1991-2-23)
國家統一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中華民國八十年三月十四日(1991-3-14)
行政院第二二二三次會議通過
壹、前言
中國的統一,在謀求國家的富強與民族長遠的發展,也是海內外中國人共同的願望。海峽兩岸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的前提,經過適當時期的坦誠交流、合作、協商,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識,共同重建一個統一的中國。基此認識,特制訂本綱領,務期海內外全體中國人同心協力,共圖貫徹。
貳、目標
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
參、原則
1. 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
2. 中國的統一,應以全民的福祉為依歸,而不是黨派之爭。
3. 中國的統一,應以發揚中華文化,維護人性尊嚴,保障基本人權,實踐民主法治為宗旨。
4. 中國的統一,其時機與方式,首應尊重台灣地區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的原則下,分階段逐步達成。
中共對李登輝的這個演講表達了強烈不滿,首次把這位「急統總統」定性為「台獨」和「變相台獨」,把這個演講也定性為「台獨演講」,除了央視連番批判轟炸外,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還聯合發表了3篇社論進行批判,重點對李登輝在演講中提到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主權在民」「國際地位」等說法進行了憤怒的指責和批判。
1995年6月16日,大陸海協會致函海基會,宣佈中止了兩岸談判。兩岸關係變得緊張。
1996年3月,台灣舉行第一次總統直選。3月18日到25日,中共在台灣海峽進行了為期一星期的三軍聯合實彈演習,兩岸關係急轉直下。中共軍演激發了台灣人的投票熱情,他們似乎毫不懼怕,在導彈轟鳴聲中紛紛出來投票,李登輝高票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
1996年5月20日,李登輝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說:
海峽兩岸沒有民族與文化認同問題,有的只是制度與生活方式之爭。在這裡,我們根本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採行所謂『台獨』的路線。
今天,登輝要鄭重呼籲:海峽兩岸,都應該正視處理結束敵對狀態這項重大問題,以便為追求國家統一的歷史大業,作出關鍵性的貢獻!全國同胞們:今天我們在台灣實現了中國人的夢想!我們相信,同樣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在台灣做得到的,在中國大陸也可以做到。
1997年11月7日和1998年1月19日,台灣「海基會」兩次主動致函大陸「海協會」,敦促兩岸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基礎上恢復兩會協商,同時提出兩岸協商結束敵對狀態,締結和平條約的主張。
1998年1月26日,大陸「海協會」秘書長唐樹備發表談話,回應說:台灣方面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說法是不合實際的。兩會在l992年達成的共識是:兩會在事務性商談中只要承認海峽兩岸都是一個中國就可以了,不去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
1998年10月14日,辜振甫率團訪問大陸,再次達成四項加強對話、恢復協商的共識。這就是第二次汪辜會談。
1999年7月30日,台灣海基會以「辜董事長談話稿」的形式書面寄給大陸海協會,並表示「特殊國與國關係」是台灣方面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表述現式,「特殊關係」的說法是為了奠定兩岸對等的基礎,以提升對話的層次,是我們追求中國未來在民主、自由、均富下統一的既定政策。
1999年7月31日,大陸海協會致電海基會:「貴會今日(7月30日)下午2:00來函及『談話稿』,嚴重違背了1992年貴我兩會關於『海峽兩岸均堅 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我會不予接收,現予退回。」並以海協會負責人談會方式指責辜振甫別有用心地將1992年兩會達成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 則」的口頭共識歪曲為「一個中國口頭上各自表述」,是枉費心機。
2000年3月20日,台灣首次政黨輪替,陳水扁上台。面對持續惡化的兩岸形勢和中共拋出的白皮書,台灣的新政府也在積極尋求對策。
2000年4月28日,馬政府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為陳水扁發明「九二共識」一詞作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同義詞,建議陳水扁以其模糊性繼續與中共進行交往,但陳水扁認為不符合歷史事實,沒有採納(蘇起2013年7月25日在民進黨華山會議上說,他2000年給阿扁發明「九二共識」是希望讓民共兩黨能繼續溝通和解,從而保護台灣的利益。沒想到竟然是中共接受但民進黨不接受,而且被痛駡多年、越罵越有名
2005年4月26日,連戰訪問大陸,開始8天7夜的「破冰之旅」,期間又把蘇起在2000年4月發明的「九二共識」拿了出來。中共乘機接受了「九二共識」並將其作為兩岸交流的基礎。
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至今,也繼續延用「九二共識」與中共進行交往,並且雙方都把它作為「兩岸交流的基礎和前提」。
以上就是「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但由於無任何書面文字證明,且當年直接授權談判或涉入處理的當事人,如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黃昆輝、副主委馬英九、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 、秘書長陳榮傑、法律服務處長許惠佑等人均先後否認過曾有此共識的存在。至今,台灣各界對九二香港會談是否有所謂「九二共識」的爭議仍在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