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

文創百貨公司已過時? 文化部打造不消費的文創園區

文創百貨公司已過時? 文化部打造不消費的文創園區

2017-09-18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707459

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表示,將全面檢討台灣的文創發展,思考是否繼續採傳統園區的思維模式。文化部即將接手的空總創新基地,將是台灣文創園區轉向「不消費」的轉型之作。

「台灣發展文創產業15年了,為什麼還在『實驗』?」王榮文認為,政府經營五大文創園區多年,此時最該做的是總結與檢討,從過去的基礎上改進與發展,而不是從頭開始「實驗」。

台灣吸引人潮的文創園區如華山、松山,都被定位為「消費性文創園區」,對文創業者支持有限。但是,一個「不消費」的文創園區,足以支持文創產業的發展嗎?業界對此多存觀望。

墨策國際總經理李雨珊,近年奔走兩岸發展幾米文創品牌。她認為,一個支撐文創產業發展的園區,必須聚集辦公/創作空間、展演空間、教育體驗空間與零售餐飲空間,缺一不可

她指出,擔心文創園區商業化,可在配套跟規劃上改進,而不是直接剔除商業功能。如將園區劃分成幾種不同功能的區塊,將商業、文創廠辦分開,並規畫不同等級的租金條件及進駐資格。

台灣現行文創園區模式,多半立足在「房地產」的價上。政府將有潛力的文創團隊聚集到閒置土地,配合消費行為,創造房地產價。然而,當該園區土地價節節升高,文創團隊往往因負擔不起租金被逼遷移,繼續尋找下一個等待開發的土地

如何避免文創園區的經營者成為「二房東」,讓文創團隊不必因租金壓力不斷流浪?十禾設計創辦人吳聲明,曾擔任大稻埕URS127的主持人,協助微型文創業者進駐閒置空間。他指出,政府應做的是設置一個非營利中介組織,媒合文創業者與閒置空間,但不需從中牟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