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一群到台灣追求夢想的小小留學生,為何紛紛失去自信、變成沉默的貝殼

一群到台灣追求夢想的小小留學生,為何紛紛失去自信、變成沉默的貝殼?

谷卓/讀者投書 

2017/01/13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505&nid=7485&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在台灣,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擁有一群 12 18 歲不等的小小留學生,他們許多人都是獨自來到這嶄新的島嶼,不是交換、不是旅遊,而是紮實的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求學。

那些不會說中文的東南亞人,在許多台灣人眼中,是「越南人」(越南新娘)、是「印尼人」(印傭)、是「泰國人」(泰勞),不屬於「外國人」那個群體。

我們的新一代若要具備國際觀,開放的心胸接受多元與落實人人真正的平等,並試著了解和尊重他方是首要任務。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成年人正向的鼓勵是孩子維持內在動機及肯定自我的重要來源之一,台灣高中體制裡一張張的考卷,真的能考出孩子真正的能力嗎?能力又難道只有填答而已嗎?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考得出來嗎?

與其考孩子還有什麼不會,身為返台教育的僑胞的老師,或許可以再思考,我們希望給僑生什麼樣的台灣印象,因為 F 也非常肯定台灣許多老師教課都比印尼老師用心。

台灣學生對念書之外的事情很被動,感覺他們沒有什麼創意耶?」

台灣的孩子不是沒有創意,看看台灣在國際創意競賽獲獎無數的殊榮就知道。但是,這群台灣的孩子,已經從小被分數和考試追著跑的那種競爭價值觀,泯滅了動腦點綴生活的巧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